“笔精妙入神,墨韵透缣素”。中国古代书画,承载千年文脉,是民族智慧与艺术精神的结晶。其鉴藏流转间,更蕴藏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演变。
今夏,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启“翰墨丹青——古代书画鉴藏与赏析”线上培训,邀您循着古人的笔墨痕迹,开启一场深度对话。
从图像考据的严谨推演,到图式版本的精微辨析;从书画题跋的价值探究,到王阳明笔法心法的深刻联系......课程将引导学员形成科学的鉴赏思维,提升对古书画艺术特征、时代风格及墨迹真伪的分析辨别能力。
本课程特邀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资深书画研究专家,以古代书画经典作品为依托,系统讲授古书画鉴藏的科学方法。
我们邀您一同溯流探源,解读书画鉴藏的深层智慧,领略东方雅韵。
扫描下方二维码
展开剩余88%即可报名课程
课程亮点
知名学者直播授课
与来自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资深书画研究专家们共赴一场文化之旅,有机会与专家在直播间互动交流。
课程主题丰富多元
5位大咖老师,从图像考据、图式辨析、书画题跋、鉴定鉴赏等多个维度出发,助您全方位学习中国古代书画鉴藏的相关知识。
课程视频可回看
课程视频可供学员在开课后六个月内反复观看(即2025年8月1日—2026年2月6日)。
可申领结业证书
报名申领结业证书且完成全部课时的学员,可申领由国家博物馆颁发的结业证书。
课程简介
·第一讲
图像考据的理论与实践(一)
课程时间:8月1日 19:30-21:30
主讲人:余辉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课程概述:
图像考据属于艺术史治学方法的范畴,应用于绘画史的个案研究,即在真伪鉴定的基础上,借鉴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依靠相关的文本、图例、实物等多重证据找到图像生成的社会历史人文背景,根据证据的力度和逻辑路线去确定、推定作者的身份经历、思想动机和图像的构思立意、内容内涵、图源图系图文遗缺等。
余辉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兼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1990年进入故宫博物院从事书画陈列与研究工作,历任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主任、主任。主要从事陈列展览和学术管理工作。其学术领域主要是书画鉴定与研究,特别是利用民族学、文献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尝试建立一套鉴定早期绘画的基本方法并使之理论化;用逻辑推理的手段解析古画中的图像,探知画史真相。在浙江大学出版社新出版的《图像考据通论》,2025年5月获“百道好书榜”。
·第二讲
图像考据的理论与实践(二)
课程时间:8月2日 19:30-21:30
主讲人:余辉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课程概述:
图像考据的工作原理等同于文物修复,如同文物修复专家拼合一堆出土的史前陶罐碎片,在弄清这个时期陶器的造型特征和制作工艺的前提下,依照这些碎片的大小、形状、位置和陶纹的走向,据陶罐造型近似对称的圆球体的基本形态,可以推定出缺失部分的大小和形状。
·第三讲
千年讼韵——“萧翼赚兰亭”的图式嬗变与鉴藏流传
课程时间:8月3日 19:30-21:30
主讲人:朱万章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研究员 书画组负责人
课程概述:
“萧翼赚兰亭”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指使大臣萧翼赚取《兰亭序》的故事。自从唐代的阎立本以来,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萧翼赚兰亭图》行世。本课程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人本和清人本《萧翼赚兰亭图》为例,结合宋元以来诸本《萧翼赚兰亭图》,从祖本、摹本、临本和异本等多种相关主题故实画,探讨其鉴定与递藏脉络、图式演变与时代背景以及传播状态。这种以同类主题绘画为对象的考察,是书画鉴藏研究的另一途径,对于书画收藏与美术史研究,均具重要的学术价值。
朱万章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研究员,书画组负责人。先后任广东省博物馆艺术部副主任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绘画研究所所长等。从事书画鉴定与美术史研究、书画策展等,著有《销夏与清玩:以书画鉴藏史为中心》《画外乾坤:明清以来书画鉴藏琐记》《从吾所好:书画鉴藏与美术史研究》《应物而祥:明清花鸟画的另类视野》《图以载道:传统绘画的图像叙事》等多种论著。
·第四讲
墨韵流芳——国博馆藏停云馆帖鉴赏
课程时间:8月4日 19:30-21:30
主讲人:杨军
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 书画院院长
课程概述:
《停云馆帖》是一部由文徵明选鉴晋唐至明朝名迹汇刻而成的明代丛帖。自嘉靖十六年(1537)至嘉靖三十九年(1560)而成,历时二十三年。国博藏《停云馆帖》是一套流传有序的明拓文刻完整拓本,本课程从递藏关系、版本特征、刻帖与原帖比对、国博本与国图本比较等方面展开,是对明代丛帖的个案考析,厘清了《停云馆帖》的版本源流及版本特征,为书法史和鉴藏史提供了重要依据,是最新研究成果的简要分享。
杨军
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书画院院长,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农工党北京市书画院副秘书长。先后出版《北宋汴京书法文化研究》《跬步集》《北宋时期书画鉴藏与流通研究》等学术专著三部,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先后荣获第八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二等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二等奖,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三等奖。
·第五讲
书画一体——中国书法与古代绘画题跋
课程时间:8月5日 19:30-21:30
主讲人:晁岱双
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 书画院副院长
课程概述:
中国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为画题字,使中国绘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相得益彰,是中国书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在中国书画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通过对古代书画精品的鉴赏,分析中国古代书画题跋的文字内容、题写形式、题写者的身份以及书迹风貌特征,重点探究中国古代绘画题款与题跋的史料文献价值、书法艺术价值和书画鉴定、鉴赏、收藏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也为当今书法、绘画的学习与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晁岱双
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书画院副院长。主要从事馆藏法书与碑帖拓本的保管与研究、中国书画艺术理论的教学与科研、书法研究与创作。主要著作论文《中国古代“题画书迹”研究》《中国古代“题画书迹”的风格特征》《中国古代“题画书迹”的形式特征》《中国古代“题画书迹”的书画鉴定、鉴赏与收藏价值》等。
·第六讲
从笔法到心法——国博藏王守仁书法鉴定方法论与知行合一的艺术实践
课程时间:8月6日 19:30-21:30
主讲人:晏小飞
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公共关系部副主任
课程概述:
王守仁书法被其“心学”所掩,他存世的一百余件珍品可谓沧海遗珠,其艺术价值远被低估,他主张的“心即是理”“书以心学”的书学理念突破了明代台阁体的束缚,其稳健洒脱的“精明”结字中蕴含着用笔的坚苍之气,他将书法视为“游于艺”的修身之道,与“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相贯通,以内在修养提升书法境界,使笔墨成为心学的延伸,从而迥出时人。本课程将横向对比台阁体与吴门书派,纵向溯源二王笔法基因,解析王守仁书法如何通过“拟形于心”的笔法外化来观察笔势的“断连逻辑”,通过章法布局的视觉逻辑方法探讨明代审美范式。具体结合国博馆藏分析王守仁字形的“左倾抗肩”特征引申至“事上磨练”的身体记忆,探讨其背后“格物致知”“心即理”的哲学内涵,揭示笔法与心学的深刻联系。
晏小飞
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公共关系部副主任,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青年艺术中心特聘艺术家。主要从事馆藏法书与碑帖研究、书法艺术创作、高端文物鉴赏。书法作品应邀入展国内外学术书法展览100余次,获部级奖、中国书协单项奖。发表论文《明清扇面书法》《明代文氏诸贤真迹册页鉴藏研究》《黄庭坚书法赏析》。
课程报名
※★早鸟优惠★※
即日起至2025年7月25日24:00,限时开启秒杀活动。活动期间报名的学员,即可享受9折优惠。
秒杀限时优惠:
非证书班
原价:300元早鸟优惠:270元/人(无需申领结业证书)
证书班:
原价:600元早鸟优惠:540元/人(可申领由国家博物馆颁发的结业证书)
报名入口
费用含平台运维费、服务费、证书制作费、邮寄费等。报名申领结业证书且完成全部课时的学员,可申领由国家博物馆颁发的结业证书。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国家博物馆所有
※★★课程服务指南★★※
为确保您顺利参与课程学习,请务必在完成报名后按以下流程操作:
发布于:北京市九鼎配资-股票配资平台排行-股票免费配资-配资网app官方最新版本介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