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美术报 记者 施涵予 通讯员 李昆
7月23日,“余绍宋书画艺术展暨《中国书画收藏史》新书分享会”在杭州叶子文化艺术中心启幕。活动由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西泠印社出版社、杭州市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联合主办,杭州叶子文化艺术中心承办,开启了一场关于传统书画创作与鉴藏文脉的深度对话。来自杭州、上海、江苏,以及余绍宋先生家乡衢州、龙游的领导、嘉宾参加了画展开幕和新书分享会。
学者型艺术家的笔墨山河
展览集中呈现近现代通儒余绍宋近50件书画珍品。余绍宋(1883-1949),生于浙江衢州,祖籍龙游,善诗文、攻山水,兼习松竹,尤擅书法,而于书画理论研究颇深。这位在方志学、目录学、法学等多领域卓然成家的学者,以“以学养艺”的独特风骨,在山水、墨竹与章草中铸就艺术高峰。
展开剩余84%展览现场
展览分“山水墨竹”和“章草绝艺”两个板块,分别展出其山水画作和书法作品。
余绍宋笔下山水得方志学空间考辨之严谨,云烟渲染蕴法学思辨之秩序;墨竹疏影斜出金石笔意,一竿劲节尽显文人风骨。
作为现代章草复兴第一人,他将汉简古意化为飞动笔势,展中《录清代郑珍同黄小谷登双清亭》行书轴,笔势如千年古藤盘绕,气贯如江河流转。
展览现场
展柜中泛黄的笺纸不仅记录艺术手泽,更镌刻着学者“造化在手非我有”的文化敬畏。在急遽变迁的时代,余绍宋先生以学者之思深耕传统,以艺术家之心叩问永恒。他的笔墨山河提醒着我们——真正的创造,从来是站在文明高原上的远眺;伟大的艺术,永远是与历史、与自然、与生命本真相拥的虔诚仪式。
展览现场
开幕当日,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主任、中国美院特聘教授、浙江省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理事叶子主讲了《余绍宋的书画鉴赏及其艺术价值》学术讲座,围绕余绍宋的生平、画学思想及其成就、书画艺术价值、书画收藏及其鉴识、书画作品的辨伪等多个角度展开分享。在撰写《中国书画收藏史》一书时,他多次引用余绍宋的著述,也认识到全面客观地分析论述余绍宋其人其画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促成本次展览。
展览将持续至8月10日。
首部完整系统的中国书画收藏史
同日发布的《中国书画收藏史》,是叶子先生历时五年的扛鼎之作。这部学术专著由西泠印社出版社重点推出,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论述有关中国书画鉴定与收藏历史发展的里程碑式的著作。它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填补了学术空白,更为研究探讨中国书画鉴定学这一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新书分享会现场
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主任、中国美院特聘教授、浙江省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理事叶子
在新书分享会上,叶子动情回忆了著书的初衷和过程,并大致介绍书中内容。早在2001年中国美院讲坛上,面对学子们对书画收藏史知识的渴求,叶子彼时已埋下夙愿的种子。然而真正动笔时,“体例编排耗时三月”“图籍资料极度匮乏”等难题接踵而至。更令人扼腕的是,书稿中途遭遇身患重症与疫情肆虐的双重夹击。但他凭借着对文脉传承的执着追求和顽强的精神意志:“埋首耕耘,五易其稿,终于今年四月完成了这部书稿”。正如叶子所言,撰写此书是他“读书生涯的最后愿望之一”。
全书63万字,共分七章。除第一章绪论,论述有关书画收藏之特性和价值外,其余六章则是详细而全面地论述了自魏晋南北朝起,历经隋、唐、宋、元明直至清代末,千余年来整个中国书画收藏的发展历史。并条分缕析历代皇室秘藏、私家庋藏、著录专书、作伪伎俩、艺术市场乃至款识印记的流变,但凡有关书画鉴定与收藏的内容包罗殆尽。全书内容丰富,条理分明,论述精到,考辨恰当,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尽显了一部完整而系统的有关中国书画鉴定与收藏的发展历史。
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负责人表示:“在数字经济高地举办此类活动,正是要让金融与人文共舞,使千年文脉成为城市发展的精神坐标。”
余绍宋部分作品欣赏
余绍宋 松风叠献图 95×72cm 1931年
余绍宋 云壑幽林图 97×37cm 1933年
余绍宋 墨竹四季图 132×34cm×4 1936年
余绍宋 龙蟠虎踞图 136×68cm 1930年
余绍宋 行书万壑一樽七言联 133×29cm×2 1948年
余绍宋 偕章炳麟作山水行书图 19×57cm 1932年
发布于:浙江省九鼎配资-股票配资平台排行-股票免费配资-配资网app官方最新版本介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